文章来源:由「百度新聞」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"https://news.ycwb.com/2021-06/14/content_40072424.htm"
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張華通訊員張陽黃睿13日,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增派一支6人急診醫療隊,前往荔灣封閉區支援。據了解,這是該院派出的第二支急診醫療支援隊,負責協助荔灣區人民醫院急診科開展患者轉運、緊急救治等工作。“如果粽子有味道,那一定是消毒水的味道。”第一支急診醫療支援隊的醫生曹億打趣地說,12日是端午假期的第一天,但對于已經在荔灣封閉區工作多日的他來說,這一天的記憶是出車6趟、穿脫防護服12次。全時全職駐扎支援封閉區醫院醫生吳浩、曹億,護士袁德浩、楊少豪,司機黃國輝、胡禹浩,這是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于4日組建的一支支援荔灣的急診醫療隊。他們一行人分兩組,負責協助荔灣區人民醫院急診科開展負壓救護車120轉運病人任務。至6月12日,他們平均每天出車七八趟,每次來回一個多小時,每出車一次都要進行約1個小時的消毒。身處高風險地區,接診的病人都存在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。每次接診轉運患者,他們都需要重新穿一次防護服。經過無數次的培訓和實戰演練,吳浩、曹億等醫護和司機班組,已經熟悉了“全副武裝作戰”。6月10日早上,曹億醫生、袁德浩護士剛輪班上崗,就接到出車任務。救護車飛速奔往目的地,停在了一棟老舊的居民樓前。這棟樓沒有電梯,患者的家位于9樓。來不及多想,穿著防護服的曹億和袁德浩,徑直爬上了樓梯。上樓的步伐從來沒這么緊急過,走到了6樓時,曹億和袁德浩已經開始大喘氣。到達9樓后,他們發現患者全身皮膚黃染。詢問病史才知道,患者已經在兩小時內嘔吐了4次鮮血伴血塊。袁德浩馬上為患者測生命體征,同時建立靜脈通道。曹億向家屬了解病情,初步診斷患者是上消化道大出血。隨后,他們聯系120指揮中心,為患者找到適合的具有較好診治條件的醫院。每次出車都是一段特別的經歷6月9日,醫生吳浩、護士楊少豪、司機黃國輝當值。下午1時多正是高溫炎熱的時候,他們收到了急救中心的指令,前往白鶴洞中海花灣接診一位50歲男性胸悶患者。此刻的室外溫度高達35℃,短短幾分鐘,就已經讓身著防護服的他們汗流浹背。抵達現場后,吳浩和楊少豪迅速為患者測量了生命體征、做了心電圖,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。由于患者及家屬健康碼皆是黃碼,且未有72小時內的核酸結果,與急救中心多次溝通后都無法解決患者的轉歸。最后在疾控小組的指引下,吳浩和楊少豪將患者送至指定醫院的發熱門診進一步治療。“特殊時期,其實很多人不愿撥打120,怕添亂。見過好幾位患者,有意外擦傷的,自己處理不了最后才呼叫120;有老年慢性病患者,沒有藥犯病了,堅持不住才呼叫120。每次看到他們耐心等待、配合轉運,還不忘向我們道聲‘謝謝’,心里真的很暖,感覺一切都值得。”楊少豪表示。記者了解到,隨醫護人員參與支援的司機黃國輝和胡禹浩,是負責120救護車的老司機,平日里出車也是打前鋒,工作強度和風險無時不在。每年超3萬公里的生死救援,是他們周而復始的職業節奏。這一次,他們自愿到封閉區轉運病人,不分晝夜,時刻待命,與急診醫護一起,保證“生命通道”的暢通。編輯:寶厷
關鍵字標籤:www.qtmedical.com/en-gb/About-QTMedical |